【非常醫生】從醫30年堅持留公院處理棘手個案 中大婦產科教授梁德楊:這是我的使命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11/05 12:16

最後更新: 2021/09/22 17:59

分享:

分享:

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認為幫到孕婦安全分娩、BB安全出世,是他的使命。

懷孕生育可能是不少夫婦的夢想,不過孩子健康來的世上並不是絕對,本港每年有約5萬嬰兒誕生,當中約60名BB有先天性缺陷,未及張開眼看世界便要離開,不過香港有婦產科團隊一直以拯救胎兒為己任,當中從醫30年的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,梁教授因一次「意外」而展開他在手術台上拯救這些BB的「任務」。他與威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在過去10年,共進行了逾600宗的宮內手術,每宗個案都有一定困難,所有的成功與失敗他都歷歷在目。

梁德楊在中大畢業後就任職一名婦產科醫生,他讀醫時已對胚胎學十分感興趣,而該科的成績亦是眾多科目表現最好。他提到自己在擔任實習醫生時曾到產房工作,當年的感受令他對婦產科醫生抱有使命感:

很多人都說,人生最短又最危險的時候,就是在生產道那短短幾個厘米。我覺得做婦產科醫生可以幫到孕婦一個安全分娩,而BB亦可以安全出世,這個是我的使命。

梁德楊至今仍記得他第一次親手作宮內手術的情形。(黃建輝攝)

梁德楊提到,本港每年有約5萬名BB出世,當中2%至3%有先天缺陷,部分BB的情況非常嚴重,如不進行宮內治療可能會有早產,甚至是胎死腹中。先天性缺憾包括基因問題、病毒感染以致嬰兒腦部受損或者貧血等,以及藥物影響等,面對如此困難的挑戰,是令他決心成為一名母胎醫學醫生的原因。由於母胎醫學有涉及多種不同而不常見的病,每個手術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挑戰,而在眾多的手術中,他的「第一次」是最為難忘:

在2008年時,有一名來自湖南的年輕孕婦慕名求醫,當時她所懷的雙胞胎有雙胎輸血症,即胎兒因胎盤連結,一個嬰兒的血液會經過胎盤留至另一名嬰兒,導致一個貧血、一個太多血,最終或會宮內死亡或早產,情況相當嚴重。由於當時的部門主管不在港,當年仍是一名助手的我,唯有「膽粗粗」親自做,幸好非常幸運可以順利完成手術,但亦因此令我知道,要努力學習做手術!

面對不同的個案要施行不同手術,偶然亦會出現不可預計的情況,導致胎兒保不住。除了會令期待小生命誕生的父母會傷心之外,梁德楊及團隊同樣感到十分痛心難過。

其實由診斷到決定去做手術的過程,我們都是與父母同行。很多時候都會身同感受,決定做手術還是終止懷孕,甚至是完成手術後的結果不理想,其實我們都會不開心。但是在過程當中,父母知道我們是與他們一同面對、一同做決定,所以即使結果未如理想,他們都知道我們已經盡力了。

梁德楊希望將來可培訓更多接班人,拯救更多的小生命。(黃建輝攝)

由於每個手術的挑戰及難度十分高,梁德楊希望將來可培訓更多接班人,做到「薪火相傳」,以拯救更多的小生命。然而要成為母胎醫學醫生,要有6年婦產專科培訓,加經過3年母胎醫學訓練,完成訓練後亦只是一個「開始」,要做到「很精準」需要浸淫更長的時間。

作為醫生,我們要有承擔去做這個決定,萬一手術的結果不好,我們亦都需要承受面對BB的父母、團隊,以及自己的壓力。

梁德楊指出,本港現時有70多個母胎醫學醫生,惟大部分選擇到私家醫院,主要負責篩查診斷,當有棘手的個案就會轉介到威院,由他與團隊一同負責。他坦言留在公立醫院是辛苦:

其實我自己覺得做公立醫院的母胎醫學醫生是辛苦的,面對的挑戰性是大的,但正因這樣,我才覺得有挑戰性,這也是我的服務對象。

由梁德楊帶領的團隊曾推出多項服務造福孕婦,包括早孕期一站式唐氏綜合症篩查、胎兒基因晶片測試,以及新生兒代謝病篩查等。團隊期望在未來推出更多的服務,例如孕婦妊娠性毒血病篩查,利用超聲波量度孕婦子宮的血流脈搏,以及血液內的生化指標,估計孕婦患孕娠性血壓病的情況,利用阿士匹靈減低發病可能性。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記者:郭詩詩

相關文章